洛桑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537年的洛桑神学院,于1890年升格为大学,更名为“洛桑大学”。学校由7个学院构成,年科研经费超过6亿瑞士法郎,2019年秋季学期注册本科生8,121余人,硕士和博士生研究生6,465余人,学生男女比例为1:1.28,学校国际教职工和学生比例分别达到30%和20%以上。
洛桑大学享有国际声誉,自建校以来,培养出包括9位瑞士联邦主席、8位外国国家元首与政要、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各领域杰出人士。该校在2021年RUR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54位,在200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89位,在201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05位,在2015年CWTS莱顿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42位,欧洲第11位。该校与剑桥大学、北京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全球550所知名院校有交流合作关系。
洛桑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537年的洛桑学院(Schola Lausannensis),旨在是为教堂培养神职人员,并为当地青年提供教育。该校拥有当时全国惟一的法语新教神学院。直到1837年,洛桑学院才开始世俗化,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教学语言。1853年,学校工程学院的前身“洛桑特别学院”成立。1873年,药学
1890年5月10日,历经数百年不断壮大发展的洛桑学院获得大学地位及名称,亚历山大·毛雷尔(Alexander Maurer)任校长,整个城市为洛桑大学的诞生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。学校以培养研究型学生、传承国家科学与文学文化、为整个科学界发展做出贡献为己任。随后,学校规模迅速扩大,从1890年至1970年,学生人数由216人上升至3020人。
20世纪

20是世纪初,洛桑大学在经历重组后,大幅扩大了所提供课程的领域。
1901年,该校社会科学与政治科学学院成立,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培养出多位政府首脑和政要,为国际组织输送大量人才。同年,该校现代法语学院成立。1909年,Rodolphe Archibald Reiss在该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法医科学学院。1911年,该校创办高等商学院。
1946年,洛桑大学工程学院更名为洛桑大学理工学院(EPUL)。1969年,该学院从洛桑大学独立,更名为洛桑联邦理工学院(EPFL),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(ETH Zürich)一起成为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部分。
20世纪60年代,随着学校发展,特别是学生人数的增加,洛桑大学开始建设新校区。办理毕业证办理1936年9月,沃州大会以2200万瑞士法郎的价格购入原属于洛桑望族Loys家族的Dorigny庄园,用以建设洛桑大学新校区。1970年,该校区第一座建筑——普罗普迪克学院(现名Amphipôle)建成,洛桑大学开始前往多里尼新校区。
自1970年11月多里尼校区的第一座建筑落成以来,洛桑大学已经新建了十三座建筑,同时还对校园内已有的四座建筑进行了翻修和改造,环保和可持续是洛桑大学学校建设的核心与原则。